【分离】相关的嘉宾专家

  • 于倩倩

    河池学院讲师

  • 张刚

    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分离膜及高性能耐热耐腐蚀特种高分子,包括聚苯硫醚(PPS)、聚芳硫醚砜(PASS)、聚酰胺、聚芳酯(PAR)、聚醚砜(PES)、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等及环保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构建-催化合成-性能研究及产业化工作。

  • 陈均尉

    浙江昌海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长期从事生产管理、工程项目建设与技术进步等相关工作。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成功引入微通道连续流反应器、膜分离与连续萃取分离等连续生产制造先进技术,实现了生产工程装备的本质安全与系统的自动化生产。精通医药化工企业管理、工程技术优化应用与实施。

  • 骆广生

    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微化工技术方向创始人和分离科学与技术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微尺度流动化学、微化工技术、分离科学与技术、多相流动与传递、粉体材料制备等研究。致力于微化工理论体系构建和微化工技术从概念到工业应用的突破,揭示界面力、粘性力等对多相微分散体系的调控机制,发展基于剪切力调控的微分散方法和设备,分析微分散过程中动态界面张力的变化规律,研究探索微尺度混合、传递和反应基本规律并建立数学模型,发展分离和反应过程强化新方法,提出微设备放大和微化工系统集成理论与方法,发明微槽式、微滤膜式、多重孔径微筛孔式、微筛孔阵列式、微元件组合式等多种微化工设备,突破多项微化工技术产业应用的重大难题,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微化工技术在万吨级湿法磷酸净化、酸团萃取、纳米碳酸钙制备、溴化丁基橡胶合成、橡胶促进剂合成等的产业化应用。

  • 刘德礼

    ²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上海化工研究院,为粉体过程与装备事业部部长,中国化工学会过滤与分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经信委节能环保产业专家。主要从事气固(液)分离及工业尾气吸收技术的科研与工业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向:流化床反应器内外置旋风分离器及其系统的技术优化与开发应用;工业尾气脱硫脱碳脱尘耦合撞击流流洗涤技术应用研究;天然气超净化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 吴高胜

    ²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现担任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高效分离塔填料及装置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实验室课题组组长、精细所所长助理,高级研发人员。长期从事化工传质与分离方面的研究工作,带领团队先后攻克了电子特气六氟丁二烯、三氟化硼-11的国产化开发,打破了国外这两个产品对国内的封锁。

  • 李鑫钢

    ²天津大学讲席教授,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侯德榜化工科学成就奖,中国化工学会首届会士,天津市首届杰出人才等,担任化工进展等多个期刊的编辑或编委;其团队以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坚持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力发展,结合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开展化工、资源与环境工程中传质与分离工程领域相关研究。

  • 马建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教授,研究领域:小麦产量性状基因的定位、分离、功能分析及其育种应用

  • 孙剑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 高彦翔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食品功能配料开发(高效萃取分离技术、稳态化技术)、食品功能因子递送系统研究(微胶囊、纳米乳液、胶体颗粒、Pickering乳液)、饮品加工技术开发(果蔬汁、茶饮料、植物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功能饮料)方面的研究。

  • 杨立斌

    天津科技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滨海新区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晶体工程、材料能源转化和同位素分离等方向的研究。近 5 年来主持和参与了国际合作、国家自然学基金、天津市科委科技支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以及校企合作技术开发项目,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30 余篇。

  • 明安波

    副教授,西北工业大学

(c)2008-2099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18906453236
15376602038
扫一扫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