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相关的嘉宾专家

  • 崇庆雷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并先后在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其林院士课题组,中科院上海有机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丁奎岭院士、孟繁柯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为止,累计参与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以上。

  • 张俊良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包括烯炔与小环化学,不对称催化,近年来设计和发展了一系列手性膦催化剂和配体Sadphos。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上海市东方学者(跟踪),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资助。是中国化学会第三届手性化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磷化学专业委员会和第一届工业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 刘志敏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可再生碳资源清洁高效转化”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期从事绿色化学研究,在绿色溶剂设计、性质与功能研究以及催化可再生/可循环碳资源化学转化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突出贡献者)。现任中国化学会绿色化学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委会副主任等。

  • 麻生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导;主要从事联烯及其类似物化学方面的研究,开展金属催化的联烯反应,联烯的亲核加成反应,联烯的亲电加成反应,联烯自由基化学和酶催化反应,联烯的合成化学,以及自己发展的这些方法学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基于联烯和炔烃等不饱和烃的原子经济性反应的研究,揭示反应中的选择性调控规律;发展新型催化剂,实现原子经济性反应中有关立体,区域和化学选择性的有效调控。

  • 冯岁寒

    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研究员

  • 马定邦

    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员

  • 朱正江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 孟琦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食品风味化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食品风味化学与分析》课程组成员,2021年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成员。

  • 秦玉梅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2年获食品科学博士学位,2013-2016美国Monell Chemical Senses Center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围绕食品感官科学在食物营养认知及食物功效作用中机制问题,以化学感觉中味觉为主线,探讨不同基本味感觉细胞定向分化调控机制,探索口腔味觉细胞免疫认知新功能,诠释细胞水平上二元味感觉交互作用机制。迄今,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PloS Biology,PloS Genetics,Food Chemistry,Developmental Bi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2017年获得第39届美国化学协会年会Polark 青年研究者奖。

  • 朱瑞恒

    上海合全药物研发有限公司药业主任,博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得制药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目前任职合全药业主任,原料药工艺技术平台外高桥流动化学研发团队负责人,朱博士在流动化学领域有8年多的专业经验,领导团队完成了超过200个临床前至商业化阶段项目的流动化学工艺研发以及工艺转移,从事流动化学工作之前,在合全工艺研发团队工作,主要从事传统的batch工艺开发。

  • 马兵

    上海惠和化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具有10多年微反应工艺研发与工业化经验,已发表论文十多篇,包括JACS和Angew等,已申报专利四十多项曾担任美国康宁公司 (Corning) 反应器技术部应用开发与商务总监,是康宁反应器部门大中华区“1”号员工;保诺科技(北京) 研发经理美国杨百翰大学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有机化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南京大学化学系本科、硕士。 同时担任常州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 陈霄

    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星海骨干,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大连市高端人才;2008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2013年于大连理工大学取得工学博士学位;曾分别在美国南卡莱罗纳大学和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进行访问交流;主要从事催化新材料、非常规能源转化、精细化学品合成、烯烃低聚、电催化还原、环境催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张洁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2011年博士毕业于法国洛林大学,随后进入法国里尔中央理工大学催化与固体化学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进入通用电气(中国)研究开发中心,主要进行碳基能源转化利用过程强化研究,2018年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研院,主要从事基于流动化学和3D打印技术的化工过程强化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STS双创项目、企业横向等若干项目,已在Nano Energy、CEJ、CES等重要化工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 骆广生

    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微化工技术方向创始人和分离科学与技术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微尺度流动化学、微化工技术、分离科学与技术、多相流动与传递、粉体材料制备等研究。致力于微化工理论体系构建和微化工技术从概念到工业应用的突破,揭示界面力、粘性力等对多相微分散体系的调控机制,发展基于剪切力调控的微分散方法和设备,分析微分散过程中动态界面张力的变化规律,研究探索微尺度混合、传递和反应基本规律并建立数学模型,发展分离和反应过程强化新方法,提出微设备放大和微化工系统集成理论与方法,发明微槽式、微滤膜式、多重孔径微筛孔式、微筛孔阵列式、微元件组合式等多种微化工设备,突破多项微化工技术产业应用的重大难题,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微化工技术在万吨级湿法磷酸净化、酸团萃取、纳米碳酸钙制备、溴化丁基橡胶合成、橡胶促进剂合成等的产业化应用。

  • 杜凤沛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委员

  • 肖海华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 黄明旺

    湖南正量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化学品协会专家、浙江应急管理厅专家、高级化工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化工行业15年,在研发、生产和工艺安全方向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 李洋

    ²高级工程师,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结晶平台负责人。博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2019年加入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研究院,历任结晶工程师、结晶平台负责人等职务。

  • 王声洁

    巴斯夫集团化学工程与工艺研发(亚太区)总经理

  • 尹振东

    山东中农联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目前就职于中农联合全资子公司山东智荟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工 艺开发和优化以及反应风险评估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同时进行间歇、半间歇工艺向连续流工艺的转化。

(c)2008-2099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18906453236
15376602038
扫一扫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