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相关的嘉宾专家

  • 冯恩波

    1991年10月华东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其后分别在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后进入北美石油和化工工业界。此后20多年中,曾供职于塞拉尼斯、壳牌石油、加拿大天然资源总公司、加拿大石油,先后任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先进控制与优化、持续改进与卓越运营主管。2017年加入中国化工集团任工业大数据团队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中化蓝星智云首席科学家。

  • 冯晴亮

    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 黄胜超

    湖北省兴发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 丁一刚

    武汉工程大学国家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博导,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仇汝臣

    青岛科技大学石油加工和化工工艺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化工过程开发模拟方面的研究工作,有丰富的模拟应用经验,具有资深的技术底蕴和专业背景。仇教授有多年的甲级石油设计院的工作经验、多年工艺包开发经验、多年高校科研开发经验,其主要研究方向是石油加工和化工工艺工艺开发。包括:过程模拟、优化与节能,精馏、吸收和萃取,反应器等。

  • 何勇

    国家氟化工安全检查专家。

  • 田民权

    先后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日本科学技术厅理化学研究所(访问学者:1993∼1998年)、日本富士施乐株式会社(1998∼2018年)工作,目前在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任教,担任资源与化工学院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含氟液晶、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超高速光开光材料和隐形信息记录材料等的合成、性能和材料物理研究,以及生物塑料、超微细粉末涂料和含氟精细化学品等新型产品的研究开发。

  • 黄璐

    高级工程师,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全国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全国专利信息师资人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和预警专家库专家、广东省科技厅科技咨询专家库专家、武汉市“黄鹤英才(科技)计划”人才、武汉大学药学专业硕士学位校外硕导、武汉理工大学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兼职硕导、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专业硕士学位校外硕导等。作为共同主编已出版《药物制剂新技术与产品开发》和《中国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作为职务发明人已获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100余项,已在《中国新药杂志》等发表医药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1篇入选2017年度F5000。

  • 倪坚宏

    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耕制药行业37年,拥有超过25年知名外资药企工程、设备管理经验,精通公用设施设备及固体口服制剂设备的改造优化工作。参与并主导多个项目的新建、验证工作,对于认证过程和运维中的重点、难点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

  • 明卫星

    沈阳化工研究院“辽宁省微化工专业技术创新中心”项目负责人,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骨干,带领团队开发耐中毒催化剂和连续加氢工艺。开发的高活性和稳定性的铂炭催化剂,在一系列精细化工中间体加氢生产工艺中推广应用,并具有很好的耐中毒和抗烧结失活性能,与现有催化体系和加氢工艺相比,具有安全、环保和成本优势。催化剂和加氢工艺已经在多家辽宁省化工企业推广应用,完成科技成果鉴定。

  • 王珂

    沈阳化工研究院“辽宁省微化工专业技术创新中心”项目负责人,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骨干,带领团队负责特殊结构反应器的设计、建模和制造,擅长针对不同反应工艺和物料状态设计特殊结构反应器,解决反应过程强化难题。擅长根据工艺特点通过反应器串并联解决工业放大问题。

  • 周川

    沈阳化工研究院“辽宁省微化工专业技术创新中心”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组长,带领团队负责医药、农药领域危险工艺连续化技术开发,在连续化工艺研究及装置搭建和工艺开发方面具有很好实践经验。

  • 刘东

    沈阳化工研究院“辽宁省微化工专业技术创新中心”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组长,带领团队负责染颜料、农药领域危险工艺连续化技术开发,在工艺开发、装置设备选型和试产研究方面具有很好实践经验。

  • 宁绍宇

    中蓝化长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化工事业部带头人”、沈阳设计公司总经理,高工,带领团队从事精细化工、氯碱化工、新能源(盐湖提锂、磷酸铁锂、盐水制氢)、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开发及工程设计,擅长解决精细化工企业安全与环保问题,尤其对总图规化、工艺设计、安全与可操作性分析、VOCs有机废气处理、危险废弃物处置等有方面有丰富工程设计经验。

  • 石玉敏

    辽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董事长、教授级高工;获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杰出科技工作者,辽宁省智库专家,辽宁省“兴辽英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沈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等荣誉。主要从事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发及产学研成果转化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课题执行负责人承担国家科技重大水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等国家 级、省部级科研纵向项目。

  • 张立新

    沈阳化工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博导;国家级专家,校高峰学科腾飞学者,功能分子研究所团队带头人。主要从事有机合成、新药和精细化学产品研发工作;现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生产流通专业评审组专家,“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辽宁省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药学)。现担任“硼镁资源开发与精细化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绿色功能分子设计与开发”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沈阳市靶向农药重点实验室”主任。

  • 孙铁民

    沈阳药科大学教授、博导,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教育指导委员会制药工程分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天然活性产物全合成或半合成,天然全合成和手性药物合成,天然抗自由基物质的结构改造,尤其是具有抗肿瘤和抗感染活性物质手性药物的合成的研究,重点是工业化可行的工艺研究。正在筹建与医药企业的合作实验室。

  • 陶胜洋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课题组从事传递过程强化与智能反应工程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微流控芯片、微反应器、智能连续反应过程、计算流体力学、3D打印、界面化学和微纳米材料等。目前研究兴趣集中于先进化学制造过程领域,开发设计了新型毛细管微流控芯片、3D打印微反应器、仿生柔性反应器、自动连续流反应系统、动态结构催化反应器等。

  • 马学虎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导;辽宁省化工资源清洁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百人层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纳界面传递现象和过程强化、疏水/亲水表面材料、相变传热、MED海水淡化、吸收式热泵、工业余热利用、微化工与智能化工材料制备、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

  • 孟庆伟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导;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药物及精细化学品智能连续化制造、药品及精细化学品的清洁生产;绿色制药工程、药物生产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不对称催化、可见光催化、微流场催化;抗辐射、抗肿瘤、抗病毒、延缓衰老的小分子新药设计和开发等研究。

(c)2008-2099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18906453236
15376602038
扫一扫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