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相关的嘉宾专家

  • 孙彦龙

    化学高级工程师,在国家化学类检测实验室有18年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经历,在大型精细化工类国企有18年高级管理管理人员工作经历,已退休,现任北京思坦达化学首席技术专家、北京市大兴区应急救援专家组成员、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试剂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主要研究实验室安全和危险化学品管理。

  • 张俭波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 王荷芳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一直从事绿色催化反应过程与工艺方面、碳基新材料的合成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在串联反应、固体酸碱催化剂的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和创新。迄今在化工、材料等相关领域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检索论文四十多篇,授权和公开发明专利3项。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企业横向合作项目:催化柴油非加氢转化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石化分公司)和酯交换法固体催化剂开发(东营石大胜华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究成果:从源头上通过过程的集成,非均相催化剂的开发,解决了部分化工过程的绿色化。具体体现在:1)成功开发了固体碱催化剂,应用于电子级碳酸二甲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并成功应用于数套万吨级工业装置。2)开发了新型的氮化碳、生物质碳等材料,应用于串联反应,二氧化碳的电催化和光催化还原。3)开发了双功能催化剂,应用于碳四烷烃的异构、正构化反应。

  • 张祁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程师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章雪明

    主任 苏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

  • 齐炳理

    质量安全研究高级工程师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谢志新

    太阳谷食品中国区食品安全质量与法规总监

  • 甘辛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

  • 陈均尉

    浙江昌海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长期从事生产管理、工程项目建设与技术进步等相关工作。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成功引入微通道连续流反应器、膜分离与连续萃取分离等连续生产制造先进技术,实现了生产工程装备的本质安全与系统的自动化生产。精通医药化工企业管理、工程技术优化应用与实施。

  • 马兵

    上海惠和化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具有10多年微反应工艺研发与工业化经验,已发表论文十多篇,包括JACS和Angew等,已申报专利四十多项曾担任美国康宁公司 (Corning) 反应器技术部应用开发与商务总监,是康宁反应器部门大中华区“1”号员工;保诺科技(北京) 研发经理美国杨百翰大学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有机化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南京大学化学系本科、硕士。 同时担任常州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 刘园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 高工。省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受理人员;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人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许可专业技术委员会工作人员。培训专家,参与多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负责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评审中心委托的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修订工作,涉及文本起草等内容,在食品生产许可办理,标准理解方面有十分丰富的经验。

  • 黄明旺

    湖南正量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化学品协会专家、浙江应急管理厅专家、高级化工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化工行业15年,在研发、生产和工艺安全方向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 蔡铭

    浙江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食品天然产物与营养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

  • 郭涛

    上海沣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大学化工学院特聘教授。工艺安全技术及风险管理高级顾问、高级培训讲师、资深HAZOP培训讲师、PSM培训师、注册化工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国家二级安全评价师,拥有10年石油化工与天然气行业风险分析与咨询经验。

  • 王旭明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安环研究所经理。高级化工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化工行业近15年,工艺安全和燃爆风险研究近6年,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主要进行反应工艺热安全、燃爆风险的测评和研究,并对危险度较高的工艺开展优化和技改,从本质上降低反应工艺的危险性。

  • 章周舜

    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化工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高级工程师,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经理,负责多个精细化工项目从小试到放大生产的工艺开发、精细化工项目反应安全风险研究&评估,将研究&评估工作融入到精细化工产品工艺生命周期。

  • 赵劲松

    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目前担任清华大学化工系过程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工业大数据系统与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务院安委会危险化学品安全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生态环境部第一届生态环境应急专家组成员,北京市安全生产领域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化工过程安全理论和方法研究。

  • 邱伟强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理化分析、水产食品加工与保藏。多年来一直从事水产食品的加工、品质及安全性控制等方面。熟知食品分析前处理原理、方法及手段,精通大型精密仪器操作及方法开发。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2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曾获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2018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9年上海海洋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度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鱼油提取与精制虚拟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和国家水产品加工中心(上海)秘书。主讲《食品分析》、《食品资源利用》、《仪器分析》等课程。

  • 施文正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系主任,喀什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生物工程专业);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海洋食品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工分委会委员等学术兼职,江苏省盐城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课题和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农委项目和校企合作项目等,在水产品精深加工、品质评价、控制及风味形成机理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已授权9项;制定上海市团体标准1项;获得4项厅局级科学进步三等奖,参与编写《海洋水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现代海洋食品产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等专著。

  • 陈舜胜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中国水产学会资深会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员,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水产资源利用学、食品分析、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感官评定。1996~2003年作为中方主持人参加中日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中国淡水渔业资源利用技术开发。主持或参加国家重点研究项目10余项,参与编写《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产卷》、《水产食品学》、《食品感官评定》等重要著作10余部, 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2010年以来经常受邀在上海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央电视台科技频道、湖南卫视等媒体出席食品安全、营养类及海洋生物等专题。在多家报纸、杂志及多媒体上撰文或接受采访,为消费者答疑解惑,并从食品科技、食品营养、食品安全等角度指导消费者识别消费宣传陷阱,提高对健康食品、安全食品的鉴别能力。

(c)2008-2099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18906453236
15376602038
扫一扫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