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亚敏
参与会议/培训0场
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注册营养师。中农科泓智营养健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科研骨干,目前主要从事饮食与健康关系研究工作,依据精准的测量方法与评价体系,建立个体化需求和健康检测数据库,重点研究开发减肥与控糖食品。同时结合大数据分析,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主要包括日常饮食配方咨询、糖尿病自我饮食管理等,同时开设精准营养食品相关的自我管理方法科普培训工作。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6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
-
吴轶
参与会议/培训0场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检测中心副主任,2003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药物制剂专业,毕业后进入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检测中心工作,目前担任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研究,主持和参与过的课题有:2003年上海市科委《本市主副食品流通安全预警系统构建研究》、2007年《食品中有害工业色素的检测技术研究》、2009年《猪肉中呈味核苷酸的检测方法研究》等,上海市商务委《本市屠宰环节食品安全技术保障研究》项目,主持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子课题《多用途联用样品前处理仪器在加工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应用开发》。担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青年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等社会工作
-
刘刚
参与会议/培训0场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生物计量创新团队负责人;1982年生,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以及全国生化检测标委会委员。以自己探索的生物分析研究方法为基础,投身全新的生物计量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2013年获得上海市职工科技创新标兵;同年获得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2013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16年上海市静安区第四批领军人才;2016年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16.7-2017.1年在美国NIST访问研究
-
张庆华
参与会议/培训0场
研究员
博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别是二恶英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学及其环境行为的研究,对我国一些典型污染地区和极地地区二恶英类化合物的来源、行为、归宿和影响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
周永武
参与会议/培训0场
周永武
食品安全预防控制联盟(FSPCA)认可讲师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博士后
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学(Kent State Univ.)分析化学专业,博士
中国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分析化学讲师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硕士研究生
美国嘉吉(Cargill)健康与营养事业部,亚太区质量经理
化学公司美国德克萨斯州研发中心,高级研究员
嘉吉(Cargill)爱荷华州维生素E工厂,实验室主任
对美国FDA的法规体系和美国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体系非常了解,对中国食品行业的各项质量管理规范也经验丰富。
-
Gary Smith
参与会议/培训0场
在食品业拥有20年以上的经验,熟悉食品加工的生产、质量管理、运营。他本人曾任职于FDA,对美国食品安全修正法案FSMA的发展已经有超过5年的研究。Gary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培训师,在加入欧陆分析之前,他曾担任SQF标准机构的技术总监, 以及SAI GLOBAL的技术总监。目前Gary担任欧陆分析美国认证集团的总经理。
-
杨晓光
参与会议/培训0场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卫生部微量元素营养重点实验室主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标准重要起草人
-
张斌
参与会议/培训0场
法国达能集团大中国区食品安全实验室总监。张斌先生1992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专业,获理学士学位,并于2006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EMBA。 大学毕业以后长期在外资企业工作,先后加入重庆葛兰素制药有限公司、天津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等等跨国企业。 长期从事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工作。在药品和食品生产工艺、全供应链质量管理、实验室检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并了解中国的行业发展状况。
-
马育松
参与会议/培训0场
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食品理化实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等化学污染物分析。现为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26)委员、国家认监委检验检疫食品与化妆品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秘书、河北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食品标准审评委员会专家、河北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专业工程硕士校外导师。
-
周志强
参与会议/培训0场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院长,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分析方法工作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