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特聘教授、博导;长期从事多相催化领域的研究,以原位光谱表征技术和先进催化剂合成手段为基础,系统性地研究了多种多相催化反应体系,解析催化剂表面动态演变规律及催化反应路线,从而构建催化体系的构-效关系,提高催化剂的研发效率。迄今为止,发表SCI论文共125篇,他引5000余次;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 Catal.、Nat. Commun.、AIChE J.、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Energy Environ. Sci.、ACS Catal.、Appl. Catal. B: Environ.等国外期刊和Engineering、Green Energy Environ.等国内期刊发表论文共55篇,申请中国国家发明专利13件,授权5件,相关研究成果获2020年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上海市“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和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研究员、博导。主要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的辐射改性技术研究;含氟聚合物功能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电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博士,晶云药物固态化学前沿技术研究院院长。2008年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波谱学理学博士学位,同期加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带领团队从事晶型药物与核磁共振谱学研究工作。张海禄博士是中国晶体学会药物晶体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核磁共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波谱学杂志》和《Magnetic Resonance Letters》编委。张海禄博士在Crystal Growth & Design、CrystEngComm、Molecular Pharmaceutics等领域主流学术期刊发表了90多篇学术论文,培养了30余名研究生和博士后。目前的研究兴趣为药物晶体中的活泼质子定位、超短氢键和结构极相似晶体区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材料工程研究所所长。在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理论与制造质量控制、混杂与高抗冲击复合材料、纤维及复合材料微结构与性能、新型轻质夹芯结构复合材料、特种功能复合材料等方向开展了系统深入的基础研究工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效绿色农药制剂和农药助剂研发、对靶界面沉积以及省力化精准靶向施药技术研究。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 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soft matter、Pest Management Science等行业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学术兼职《农药学学报》青年编委、北京农药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陕西科技大学 副教授
苏州青云瑞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结构生物学总监
齐鲁工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甜味觉感知、甜味受体和甜味剂结构与功能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分别于2009年与2014年在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医学院与美国布朗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神经科学杂志)、Chemical Sensese(化学感知)等杂志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三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其中科学出版社1部),授权发明专利2项。
担任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Planta、Chemosensory perception、现代食品科技等SCI或核心期刊审稿人,国家自然基金通讯评议专家,山东省、河北省、福建省等科技项目评议专家,山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智库专家。指导3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2020年度山东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与工程专业。主要从事粮油加工及功能评价、食源性功能肽的结构、鉴定,矿物元素吸收机制及成骨活性机制分析等方面研究,已发表SCI、EI文章30余篇。
扫一扫,关注我们
(c)2008-2099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