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合成气转化与精细化学品催化研究中心主任。被评为“大连市科技局优秀共产党员和大连市”最美女性榜样“。在均相催化多相化、多孔聚合物等催化材料制备及工业转化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对氢甲酰化、临氢胺化和加氢催化等反应过程及催化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获第17届、第22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中国石化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
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导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及教育部先进涂料工程研究教授、博导,江苏省高层次引进人才,中国涂料颜料标准委员会基础分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 水性树脂及涂层材料(乳液聚合、高性能建筑涂料、塑料涂料、防腐防锈涂料、耐高温涂料、防火涂料、水性胶黏剂等);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及仿生自组装、光电功能材料等。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研究员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省智能化工材料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辽宁省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染料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主要为纳米多孔金属(镍、钌、铁、钴、铜)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负载金属(钯、铂、钌、铑、铱、镍、铜)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精细化学品的催化加氢制备技术,生物质基化合物的催化加氢转化,聚合物催化加氢转化制备高性能材料等。
浙江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催化研究所所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及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20,2021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名单,研究成果荣获2020年度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发明特等奖”及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课题组致力于工业化剂的研发,特别是基于多孔炭及金属氧化物的负载型工业催化剂的开发及相关反应机理的研究。课题组和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王勇老师担任副总工带领催化团队,成功突破技术瓶颈,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加氢催化剂,攻克了多类加氢反应对催化剂微纳结构个性需求的难题,所研发的多个催化剂在工业上得到应用, 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研究员,引进优秀学者。主要从事油气管道腐蚀及防护、杂散电流干扰监测及评估、微生物腐蚀等方面的研究。
东北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导;任《中国材料进展》青年编委、中国体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有色金属学会稀有金属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主要研究工作面向实现工业“碳中和”开发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关键功能材料并探索其服役性能,包括:薄膜与催化功能涂层,金属-氧化物界面结构调控,能源小分子催化。提出了刻画金属-氧化物界面电子相互作用的模型并据此设计了系列高活性、高热稳定性催化材料。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亚纳米尺度金属催化材料研究团队负责人。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侨联特聘专家,中国工业催化联盟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科院青年促进会会员。申请专利已经授权23项。其中碳载亚纳米尺度钯基催化材料制备技术在企业12万吨催化加氢装置中实现工业化应用,助力企业低碳减排,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扫一扫,关注我们
(c)2008-2099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