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领域为清洁能源化工、多相流反应器和非均相催化。发展了部分氧化过程基元反应动力学和CFD模拟方法,成功设计了世界上产能大的乙炔炉反应器。建立了浆态床反应器CFD-PBM耦合模型,并实现了浆态床反应器技术产业化。研究选择性加氢和生物质平台化合物制高附加值化学品等催化过程。
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PI
常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常化学工艺学科带头人和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化工学会微化工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微通道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安全环保督查组成员,石油和化工行业连续流技术工程实验室主任,康宁-常州大学反应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工信部化学原料药环保安全技术服务平台负责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创新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化学工程,流动化学,过程强化,石油化工工艺与装备安全及环境工程方面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60余项,成果转化20余项;通过省部级技术鉴定成果20余项,总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授权发明专利75件;开发的微通道设备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开发有了新的突破,已有十多项技术在企业应用。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
上海博瑞赛思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拥有超过20年过程分析技术(PAT)和10年微反应器技术(MRT)应用开发和项目管理经验。曾任职美国ThermoFisher公司,担任在线分析技术应用工程师和产品经理;在拜耳公司负责Ehrfeld微反应器及在线检测技术在国内医药化工行业工业化应用开发和技术推广,期间成功开发了多个具有重要经济和技术效益的工业化项目;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创立上海博瑞赛思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并推出ProcessEye®为自主商标的生产过程在线检测系统。与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合作成立“流动化学联合实验室”。
青岛科技大学石油加工和化工工艺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化工过程开发模拟方面的研究工作,有丰富的模拟应用经验,具有资深的技术底蕴和专业背景。仇教授有多年的甲级石油设计院的工作经验、多年工艺包开发经验、多年高校科研开发经验,其主要研究方向是石油加工和化工工艺工艺开发。包括:过程模拟、优化与节能,精馏、吸收和萃取,反应器等。
博士,先后在宝洁公司、陶氏化学和普莱克斯公司带领研发团队进行产品及市场开发工作,至2020年归国,现任昊华气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在昊华气体期间,着力于提升企业战略布局、研发能力、创新体系等,带领团队重点围绕大容量电解反应器、气体精制提纯、痕量气体分析检测等方面,以及半导体先进制程及环保替代新型电子气体的产品开发等领域开展相关工作,其中电力环保绝缘气体项目已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服务团主任。
沈阳化工研究院“辽宁省微化工专业技术创新中心”项目负责人,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骨干,带领团队负责特殊结构反应器的设计、建模和制造,擅长针对不同反应工艺和物料状态设计特殊结构反应器,解决反应过程强化难题。擅长根据工艺特点通过反应器串并联解决工业放大问题。
扫一扫,关注我们
(c)2008-2099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