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国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AI研究院院长。致力于AI4S技术在分子科学领域相关行业的产业落地,主导了与万华化学、京博石化、泰和新材等国内龙头企业在均相催化剂研发、高分子材料研发等方向科研命题。本次报告,将就其与化学/化工/材料行业的企业客户在有机合成相关的交流经验和大家进行分享,以及如何应用人工智能和科学计算技术在解决合成产业相关问题方面与大家进行沟通和交流。
北京安必达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拥有近25年的石化、化工、安全咨询工作经验。先后服务于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美国气体化工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伊尔姆环境资源管理(上海)咨询有限公司、杜邦中国有限公司、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专长于工艺安全管理,尤其是工艺危害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保护层分析(LOPA)、安全仪表功能的SIL等级确定(SIL)与验证、量化风险分析(QRA)。专业从事HAZOP分析已经超过10年,为国内100多套装置实施过HAZOP分析, 主要客户包括: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BP、宝洁、万华化学集团、巨化化学集团、鲁西化工集团,上海华谊集团, 新和成等。是中国化学品协会HAZOP 主席班兼职培训老师。培养了200多名专业HAZOP 主持人。
扬子石化设计院高级自控工程师,TUV功能安全工程师。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化工过程安全研究所高工。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知识产权管理副主任师,专利代理人,公司律师。
2012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同年在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从事高端化学品的研发,2020年全职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参与南京市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江苏省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南京市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项目等多项政府类项目,组织专利导航、专利分析、FTO分析共20余项,组织申报并获得多项省、市协会专利奖,参与研讨江北新区《企业商业秘密管理规范》。
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硕士,注册化工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技术副总监,公司资深专家。从事乙烯/裂解炉/LORU/CNG/OSBL/HPPO/CHPPO等项目工艺开发、工程设计数十年,获中石化优秀设计一等奖。从2010年起,申请“减少裂解炉对流段结焦工艺方法”、“HPPO装置反应器的节能优化方法”、“HPPO装置反应器工艺控制方法”等200多件发明专利,其中“减少裂解炉对流段结焦工艺方法”、“环氧丙烷的生产方法”等120件左右得到授权;获《第七届强国知识产权论坛企业资深经理人》证书、《创新未来领袖TOP30》提名奖。撰写《低碳经济时代能源化工技术进展》等100多篇论文并在《石油化工》、《化工进展》等核心期刊发表,获优秀论文二等奖。参与编写《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等专著,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教授级高工 资深技术专家,曾任中石化巴陵石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广核浙江俊尔新材料常务副总,中车株洲时代新材技术中心副主任及工塑事业部总工兼书记。湖南省新材料协会专家、湖南省塑料协会副会长、科技部新材料评审专家。
博士、高级工程师/教授,湖南省十佳石油化工工程师。先后服务于中石化、德国巴马格、荷兰DSM等公司。担任过德国PE、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福建锦江科技、新兴际华等公司尼龙技术顾问。先后负责了国内外40多条尼龙6及尼龙66聚合-纺丝生产线的开车和改造,4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获授权发明专利16件。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高分子材料及化工、工业催化,专注于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合成表征高性能化以及相关重要单体的研究,如PBAT,PBS,PPC,PGA,PLA等。作为第1发明人申请国内外专利一百余件,目前授权一百多件,有的已经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开发的相关催化剂填补国内空白,解决了国内关键技术卡脖子的难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公开发表文章十余篇, 2015年作为第1发明人荣获中国石化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科学奖一等奖 ,2019年荣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石油化工分子转化与反应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先后在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工系、日本北海道大学触媒化学研究中心、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化学系工作。担任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委员、资深委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6项、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重大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在Chem. Rev., Chem.Sci., Chem. Commun., Green Chem., Org. Lett.等SCI源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
扫一扫,关注我们
(c)2008-2099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