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天津科技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全国蒸发专业学组”专家,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煤化工环保领域技术专家、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领域智库专家、中国盐业协会专家。从事工业结晶工艺开发及设备设计及海卤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主持企业委托项目80余项;发表论文12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8项。
天津大学化学工程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科研院长。主要从事化学小分子药、生物大分子药的结晶过程机理研究及其强化技术开发。负责中国国家基金委各类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30余件、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担任中国化工学会医药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基金委、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国家科技奖励、科技部各类专项与研发计划等的评审专家。
诺为新材料杭州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美国科罗拉诺为新材料杭州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化学工程博士。首次提出离子液体阻燃剂和流动剂概念,专注于离子液体添加剂的产业化。多大学化学工程博士。首次提出离子液体阻燃剂和流动剂概念,专注于离子液体添加剂的产业化。
广州国家实验室博士后,英国剑桥大学AI化学博士,从事AI和有机化学、化学工程的交叉学科研究。已建立AI引导的合成反应模型、逆合成路线设计、新反应发现、化学垂直领域大模型等方法和产品。
杭州普适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注册化工工程师,南京大学化学工程本科,浙江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在设计院从事化工、制药行业工艺设计,2017 年加入杭州普适自动化创始团队,专注于化工及制药行业过程控制自动化解决方案,主要从事化工、医药生产工艺的过程控制优化和自控实施。拥有丰富的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优化、Batch实施及自动化工程执行经验。在多年项目实践的基础上,带领杭州普适自动化技术团队研发了用于化工/原料药生产工艺的一系列重要控制模块。
万华化学中央研究院科学家,过程开发中心总工程师,资深过程安全专家。曾任Dekra过程安全中国区总经理、美国技术总监。擅长分析过程安全危害、事故调查、基于DIERS的两相流应急泄放设计、粉尘爆炸、静电危害、易燃气体/液体、燃爆泄放、危险源区域划分、反应器设计、失控化学反应危害等相关课题,也宣讲过程安全工程相关课程。发表了超过50篇不同领域的科技论文,是北美化学工程师学会资深会员,北美失控反应两相流应急泄放设计委员会会员,并是多种国际期刊的同行论文评审员。
陶氏化学(投资)有限公司反应化学工程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具有10余年的有机硅产品工艺研发及放大生产经验。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公司相关事业部产品和工艺研发、放大及量化生产过程的反应化学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的技术支持。
北京化工大学研究中心主任/化学工程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晶云星空CEO。美国里海大学博士(化学工程),美国塔夫茨大学硕士(化学工程),清华大学学士 (高分子材料与化学工程)。拥有22年跨国药企(默克美国和默沙东中国)的制剂研发及外包管理经验。专注于固体口服制剂的开发,分析及临床供应,以及对早期制剂开发、临床生产包装的CRO/CDMO/CMO的技术管理。主导、参与或支持超过30个新药研发项目,其中5个实现商业化。
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微化工技术方向创始人和分离科学与技术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微尺度流动化学、微化工技术、分离科学与技术、多相流动与传递、粉体材料制备等研究。致力于微化工理论体系构建和微化工技术从概念到工业应用的突破,揭示界面力、粘性力等对多相微分散体系的调控机制,发展基于剪切力调控的微分散方法和设备,分析微分散过程中动态界面张力的变化规律,研究探索微尺度混合、传递和反应基本规律并建立数学模型,发展分离和反应过程强化新方法,提出微设备放大和微化工系统集成理论与方法,发明微槽式、微滤膜式、多重孔径微筛孔式、微筛孔阵列式、微元件组合式等多种微化工设备,突破多项微化工技术产业应用的重大难题,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微化工技术在万吨级湿法磷酸净化、酸团萃取、纳米碳酸钙制备、溴化丁基橡胶合成、橡胶促进剂合成等的产业化应用。
扫一扫,关注我们
(c)2008-2099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