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化工大学教授、博导,特色资源化工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聘专家,山东胜华新材料和山东惟普新能源首席科学家,辽宁省化工学会理事。研究领域:新能源关键电池材料,工业催化及精细化工。曾先后获得辽宁省“兴辽英才”科技领军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教育厅优秀人才、创新人才、沈阳市第一批科技管家及特派员,多项辽宁省及沈阳市自然学术成果一等奖。中国化工学会稀土催化专委会委员、工程热化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委会青年委员、辽宁省化工学会资源化工与材料专委会秘书长。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及完成项目4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新疆兵团重点研发项目、辽宁省科技厅以及多项与知名上市企业合作项目。牵头成立醇、醚、酯绿色合成化大-新疆天业联合工程中心,新能源电池材料创制化大-石大胜华联合重点实验室,获企业持续稳定经费支持。在Accounts Chem. Res., ACS Catal., Chem. Eng. J., J. Catal.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H值为20,已授权技术发明专利60余项。解决行业多个共性关键问题,形成了多项专有技术。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并先后在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其林院士课题组,中科院上海有机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丁奎岭院士、孟繁柯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为止,累计参与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以上。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包括烯炔与小环化学,不对称催化,近年来设计和发展了一系列手性膦催化剂和配体Sadphos。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上海市东方学者(跟踪),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资助。是中国化学会第三届手性化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磷化学专业委员会和第一届工业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可再生碳资源清洁高效转化”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期从事绿色化学研究,在绿色溶剂设计、性质与功能研究以及催化可再生/可循环碳资源化学转化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突出贡献者)。现任中国化学会绿色化学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委会副主任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导;主要从事联烯及其类似物化学方面的研究,开展金属催化的联烯反应,联烯的亲核加成反应,联烯的亲电加成反应,联烯自由基化学和酶催化反应,联烯的合成化学,以及自己发展的这些方法学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基于联烯和炔烃等不饱和烃的原子经济性反应的研究,揭示反应中的选择性调控规律;发展新型催化剂,实现原子经济性反应中有关立体,区域和化学选择性的有效调控。
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食品风味化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食品风味化学与分析》课程组成员,2021年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成员。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2年获食品科学博士学位,2013-2016美国Monell Chemical Senses Center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围绕食品感官科学在食物营养认知及食物功效作用中机制问题,以化学感觉中味觉为主线,探讨不同基本味感觉细胞定向分化调控机制,探索口腔味觉细胞免疫认知新功能,诠释细胞水平上二元味感觉交互作用机制。迄今,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PloS Biology,PloS Genetics,Food Chemistry,Developmental Bi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2017年获得第39届美国化学协会年会Polark 青年研究者奖。
扫一扫,关注我们
(c)2008-2099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